# 符号绘制实例

下面一一描述子图、线型、图案符号的绘制过程:

# 相关主题

# 子图符号绘制

下面以绘制如下图所示的尺寸符号为例,讲解子图符号的绘制过程。

1、分析符号组成

该子图由两个实心圆和三条线段共五个形状组成。最底层的是白色填充实心圆,直径为2.4;黑色填充小实心圆,直径为1.0;一条圆形边界线,直径为2.4;还有横向和纵向两条直线,长3.2。

定位点应该位于符号中心位置,即实心圆圆心位置。

在绘制地图时,符号的显示大小主要由符号尺寸和子图高宽决定,为使得符号有较高利用率,通常将符号尺寸控制在1*1的范围内。针对示例符号,我们可以设置子图高宽为4*4,则得出符号绘制尺寸如下:

2、绘制符号

1. 点击“设置”菜单,选择“系统库管理”;弹出的对话框中点击“符号库”节点;然后在右侧空白区域点击右键,弹出菜单中选择“新建矢量符号”,进入编辑符号窗口。

2. 在符号编辑中,分别选择“区编辑”菜单下“输入圆——造圆形区——圆心半径圆区”,以及“线编辑”菜单下的“输入线——造圆和造折线”,完成5个形状的绘制。

提示:

可以通过快捷键A精确输入5个形状的坐标位置。

直线绘制完成后,需要修改线参数,将线头类型更改为“平头”。

精确输入圆精确输入节点

3. 在符号编辑窗口的右侧栏,修改颜色和笔宽模式:整个符号涉及两种颜色,白色和黑色。可定义白底的实心圆颜色模式采用可变颜色1,其他图元全部采用子图颜色。所有笔宽采用默认笔宽0.1,即所有图元的笔宽被锁定。

4. 使用“设置”菜单的“定位控制点”功能确定定位点:根据符号性质,其定位点应该在符号的中心点。

5. 保存符号,即完成符号的编辑操作。

在地图上使用该子图时,将子图高宽设置为“4”,即得到原始子图效果。

# 线型符号绘制

线型通常是规律性的绘制,因此在制作符号时一定要考虑符号的“可重复性”。我们将以如下图所示线型进行详细说明:

1、分析符号组成

考虑符号的“可重复性”,可将线符号进行如下划分。在绘制时,只需绘制一个小模块即可:每一个线符号中应包含横向一条线,线宽为0.6,纵向两条短线,线宽为0.1,还有一个正方形填充区,边长为0.6。

在绘制地图时,线符号的显示大小主要由线型尺寸和线比例x、y系数决定,为使得符号有较高利用率,建议将符号尺寸控制在1*1的范围内。针对示例符号,我们可以设置线比例x、y系数均为8,则得出符号绘制尺寸如下:

2、绘制符号

1. 点击“设置”菜单,选择“系统库管理”;弹出的对话框中点击“符号库”节点;然后在右侧空白区域点击右键,弹出菜单中选择“新建矢量符号”,进入编辑符号窗口。

2. 在符号编辑中,分别选择“线编辑”菜单下的“输入线——造折线”,以及“区编辑”菜单下“输入圆——造矩形区”,完成4个形状的绘制。

提示:

可以通过快捷键A精确输入4个形状的坐标位置。

直线绘制完成后,需要修改线参数,将线头类型更改为“平头”。

精确输入圆精确输入节点

3. 在符号编辑窗口的右侧栏,修改颜色和笔宽模式:整个符号颜色均为黑色,可全部采用子图颜色。符号中两类线:横向和纵向,可设置横向线笔宽模式为笔宽,纵向线笔宽模式为可变笔宽1。

4. 使用“设置”菜单的“定位控制点”功能确定定位点:线的定位点是绘制的起始控制点,因此此条线段的控制点应该在(0,0.5)位置。

提示:

如果将线的定位点设为(0.5,0.5),会只显示右半部分图形。如下图所示:

5. 保存符号,即完成符号的编辑操作。

在地图上使用该线型时,将线比例x/y系数设为8,修改对应的线宽、颜色、线头类型等,即得到原始线型效果。

# 区填充符号绘制

在绘制区填充符号时,同样需要考虑“可重复性”原则,即填充区符号只是整个填充区域的一个最小的模块。为保证图元之间无缝拼接形成整个填充区域,制作符号时,需考虑符号的左边与右边,上面与下面连接的“可重复性”。例如,要绘制如下所示的填充区域。

1、分析符号组成

考虑区符号的“可重复性”,可将区划分为如下的若干正方形。在绘制区填充时,只需绘制一个小正方形的图案即可:由6条直线组成。

在绘制地图时,区符号的显示大小主要由区符号尺寸和图案大小决定,为使得符号有较高利用率,建议将符号尺寸控制在1*1的范围内。针对示例符号,我们可以设置图案大小为10,则得出符号绘制尺寸如下:

2、绘制符号

1. 点击“设置”菜单,选择“系统库管理”;弹出的对话框中点击“符号库”节点;然后在右侧空白区域点击右键,弹出菜单中选择“新建矢量符号”,进入编辑符号窗口。

2. 在符号编辑中,选择“线编辑”菜单下的“输入线——造折线”,完成6条直线的绘制。

提示:

可以通过快捷键A精确输入6条直线的坐标位置。

直线绘制完成后,需要修改线参数,将线头类型更改为“平头”。

精确输入节点

3. 在符号编辑窗口的右侧栏,修改颜色和笔宽模式:整个符号颜色均为青绿色,可全部采用子图颜色,可设置笔宽模式为笔宽。

4. 使用“设置”菜单的“定位控制点”功能确定定位点:区的定位点同线定位点类似,是绘制的起始控制点。因此,一般区的控制点设置在(0,0)位置。

5. 保存符号,即完成符号的编辑操作。

在地图上使用该图案符号时,将图案大小设置为10,即得到原始图案效果。

# 如何绘制尖角符号

在绘制部分有拐角的符号时,如果绘制符号时的起始点从拐角处开始,符号放大后会发现拐角处是两个线段的连接点,而不是标准的尖角。所以绘制此类图形时应该从直线处开始。并需要在线参数处将拐角类型设置为尖角。

拐点作为起点绘制效果对比

直线中点作为起点绘制效果对比

# 利用边界线美观符号

在部分符号的绘制时,为了使符号的看起来更加美观,会添加一个边界线作为辅助工具。

如下所示的卫星定位站符号,初步看它有三个符号组成,黑色的等边三角形区,白色实心圆区和黑色的小实心圆区。

卫星定位站

但若绘制符号时,仅考虑以上三个部分,结果如下:

卫星定位站绘制效果2

此时白色实心圆和黑色三角形完全相切,并不美观。为制图美观,可在黑色三角形外添加一个边界线,并用实心圆压盖边界线。

# 运用辅助圆绘制图形

在绘制部分比较复杂的规则符号时,可借助辅助圆进行处理,如绘制五角星。步骤如下:

1. 绘制辅助圆弧

要绘制五角星,必须确定五个顶点的坐标。可以通过精确输入三条辅助圆弧,确定五个顶点的位置。

精确输入圆弧绘制辅助圆弧

2. 绘制五角星轮廓

确定五个点的坐标后,可直接连接五个顶点,绘制五角星的轮廓。此处需开启捕捉点功能,以精确捕捉五个顶点坐标。

绘制五角星轮廓

3. 相交线剪断

通过【全自动剪断线】功能,剪断所有相交线,并删除多余的线段。

删除多余线段

4. 重新绘制轮廓

理论此时已经完成五角星的绘制,但由于此次绘制的第一个点为五角星的顶点,在显示时,该顶点无法以尖角形式显示,需重新绘制五角星的轮廓。

顶点开始绘制的五角星效果五角星轮廓绘制方式

最后,依次删除之前的轮廓线,调整拐角类型为尖角即可。

五角星正确显示效果

# 背景加白的问题

在制图过程中,部分子图会压盖底部数据,为保证制图的美观,我们在制作符号过程中会对这类子图添加一个白色的背景。默认白色背景超出符号0.2mm。

如下图所示的地下河段出入口,在绘制的过程中即将背景增加了一个白色区。

# 依比例尺变化的线型绘制

在制图过程中,部分依比例尺线型符号,其线长会依比例变化,但线头和线尾符号固定。此时,我们可以用‘标记线的模式’对线进行处理。

例如依比例尺的输水渡槽和车行桥等符号,线长会依比例尺变化,但线头是固定的。在绘制的过程中,需要分两部分绘制。下面以输水渡槽为例进行说明。

1. 绘制线形

2. 绘制两端的点状符号:由于两端符号是对称的,只需绘制左边的一个即可。

3. 参数设置:设置参数时,采用‘起止点标记’模式,设置线性、标记子图、大小、颜色等信息后即可。

陈飞飞飞飞

输水槽绘制效果